始创于2000年

专注光通信数据机房一站式解决方案

1 2 3
首页 » 行业新闻 » 常见问题+其他
屏蔽布线系统须知有哪些
2019-10-12 13:26

  关于屏蔽布线系统,你们对此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屏蔽布线系统须知有哪些

  一、屏蔽布线系统须知有哪些

  1、F/UTP电缆和S/FTP电缆的传输性能差异

  从电磁兼容性观点来看,S/FTP电缆由于采用金属编织网和金属箔屏蔽层相结合的方法来抵御外界电磁干扰(EMI)或射频干扰(RFI)的影响,能够完全消除线外串扰(AXT)。另外从信道传输能力的观点来看,在同样带宽的情况下, S/FTP电缆能够提供更高的信噪比(SNR),从而可以提供更高信道传输容量,因此S/FTP电缆是高速网络应用中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2、屏蔽电缆的抗干扰能力

  从布线系统耦合衰减的指标分析,对绞电缆的对绞电缆对与各种电缆屏蔽方式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大约以20——30dB的量增递。其中:铝箔屏蔽对绞电缆(F/UTP)为85dB,丝网/铝箔双重屏蔽对绞电缆(SF/UTP)为90dB,丝网总屏蔽/铝箔线对屏蔽对绞电缆(S/FTP)为95dB。

  3、屏蔽电缆的误码率信息

  根据相关资料,国外曾经做过铝箔屏蔽对绞电缆(F/UTP)的误码率测试。如果屏蔽层不接地或没有做到良好的接地时,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增加网络传输的信息产生误码率的概率。其结果将会达到约30%。

  4、当布线系统采用的是屏蔽6A类系统时,现场不需要测试线外串扰

  屏蔽系统采用金属屏蔽层能够完全消除线外串扰(AXT),即提供足够高的线外串扰(AXT)余量,如果采用屏蔽6A类(Cat.6A)布线系统,现场施工不需要测试线外串扰(AXT),仅需要测试信道内的电气性能参数。

  由于测试过程复杂、测试时间长、仪表昂贵,建议只在排查疑难故障或十分必要时测试。

  5、非屏蔽对绞电缆采用的制造工艺已可实现平衡传输,但不足以抑制外界干扰

  对绞电缆的线对传输带宽超过30MHZ时,非屏蔽对绞电缆易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和产生信息的泄露。如果电缆在安装过程中施工操作不规范,电缆线对物理结构发生变化,例如被拉长或压扁,上述现象将更加严重。

  6、商业建筑中仍需考虑信息泄密

  综合布线系统用于高速率传输。由于对绞电缆的平衡度公差等硬件原因,也可能造成传输信号向空间辐射,也就存在着信息在无意识中泄密的可能。在同一大厦内,很可能存在不同的单位或部门。

  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用户要求,除了考虑电磁干扰外,还应该考虑防电磁辐射的要求。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采取屏蔽措施后,两者都能得以解决。

  7、屏蔽布线系统接地仅需在配线架端接地

  应在电信间对配线箱或配线柜作等电位联结,工作区屏蔽信息插座本身则不作接地。但是为了实现屏蔽两端接地,在工作区通过屏蔽信息插座和屏蔽跳线屏蔽层与网络设备的屏蔽层互通。当设备将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时,自然而然地通过保护导体(PE)实现接地。

  8、屏蔽布线系统如果没有接地,抗干扰能力仍优于非屏蔽布线系统

  根据第三方测试实验室的测试数据表明:在正常良好接地情况下,屏蔽系统抵制外界耦合噪音的能力是非屏蔽系统的100-1000倍,即使在屏蔽层没有接地或接地不良的情况下,屏蔽布线系统抵御能力仍然可为非屏蔽布线系统的10倍以上。

  9、当布线系统已经接地时,仍需要达到等电位联结要求

  只有接地,没有做到等电位联结是不安全的,接地系统必须具有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是为了减少不同接地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尤其对於电子信息网络,它能够改善电磁兼容性性能。等电位联结适用于各类布线系统。

  10、屏蔽布线工程中的“接地”并非特指将干扰信号泄放到“地球”

  屏蔽布线工程中的“接地”,如果目的在于提高电磁兼容性,应理解为将屏蔽层纳入等电位联结系统中;如果涉及防雷保护,则应理解为接入地球本身。

  试想,飞行中的飞机、火箭、卫星、空间站等,其内部的布线系统是无法接入大地的,但都能有很好的电磁兼容性,就是因为其内部有可靠的等电位联结。

  11、屏蔽布线系统信道测试通过连通性检查,并不意味着屏蔽层没有故障

屏蔽布线系统

  二、布线系统屏蔽层与接地如何检测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中(3.5)规定了屏蔽布线的使用条件,并强调“应保持屏蔽层的连续性(3.5.4)。”相应地,在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中,“电缆屏蔽层连通情况”是每条电缆的必测项目。

  问题在于:由于数据电缆屏蔽层是编织网(或编织网+铝箔)结构,单纯测试连通性只能查出屏蔽层导体完全断裂的情况,无法检测出部分缺损、部分开路、虚接、严重变形等缺陷。

  1、万用表与钳形地阻仪

  1.1万用表

  常规(模拟或数字)万用表电阻档即可测量布线系统屏蔽层直流电阻。确认配线架一侧的线缆屏蔽层已可靠端接后,在工作区用表笔分别接触2个RJ45插口的屏蔽罩,仪表读数即两条电缆屏蔽层直流电阻之和。但如果两个信息插座间距超出万用表测试线长度,则需延长测试线,操作不便;电阻过大时无法确认高阻点具体位置。

  1.2钳形地阻仪

  虽然仪表被称为“地阻仪”,但对于任何形成闭合回路的导体,它都能对其阻抗(采用交流信号进行测试,“导体阻抗”较“导体电阻”更准确。)进行测量,其测试方法又称为“电压注入,电流检出法”。

  2、时域反射

  2.1工作原理

  综合布线认证测试仪都有“时域反射(TDR)”功能,能协助定位线路中故障点位置。在成对导体中传输的单个电脉冲信号,遇到阻抗波动点就会产生回波反射。

  计算回波信号出现的时间,即可定位开路、短路或阻抗异常点的位置,其原理类似雷达找飞机,只不过仪表在导体中注入和接收的是电脉冲,而不是超声波。

  2.2 测试屏蔽电缆传输阻抗

  时域反射测试必须在一对有阻抗关系的导体中进行,因此必须将屏蔽双绞线全部线芯或其中之一当作1根导体,屏蔽层作为另1根导体进行测试,实际测试的是屏蔽电缆的传输阻抗。

  3、估测屏蔽隔离度

  屏蔽隔离度(或称耦合衰减)是描述屏蔽层性能较准确的指标,问题在于只有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进行此类测试。没有适合工程安装现场使用的仪表,并不意味着施工现场没有“估测”屏蔽隔离度的办法。

  相关标准在6A类布线中增加了“线外串扰”测试,虽然从布线认证测试角度讲,屏蔽布线系统不需要测试“线外串扰”,但如果将此测试方法用于屏蔽布线,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而其测试结果实际反映的是“屏蔽隔离度”指标,因此可用于估测屏蔽层性能。

  4、 屏蔽与接地阻抗联合测试

  4.1屏蔽布线系统接地方式

  想发挥屏蔽布线抗干扰优势,除保证屏蔽层连续性外还要保证屏蔽层良好接地。屏蔽布线中,线缆屏蔽层一端在配线间通过配线设备接地,另一端在工作区通过终端设备与电源保护地相连,构成完整接地。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对涉及接地做法的7.0.6条文说明中规定:“为了保证全程屏蔽效果,终端设备的屏蔽金属罩可通过相应的方式与TN-S系统的PE线接地。”

  相应地,6.1.2中规定:“1.每1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220V交流电源插座。2.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

  4.2 TN-S配电系统与电源插座接线

  所谓TN-S系统,是低压配电的一种形式,系统中的中性线(零线N)与保护地线(PE线)只有1个公共点,其它部分是严格分开的。中性线承载用电设备功率电流;保护地线作等电位连接,是故障电流或干扰电流的泻放通路,正常情况下不带电。

  工作区电源插座接线应满足《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制条款,此标准22.1.2中规定:“……单相三孔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接地(PE)线接在上孔”

  4.3 电源保护地的测试

  由于工作区接地涉及强电,在进行屏蔽与接地阻抗联合测试前,有必要先对电源插座接线进行测试,排除地线带电、地线开路、零/地反接、地线接触不良等故障,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同时为后续测试做好准备。

  特别对保护地线,如果能对其阻抗进行定量测试,则对屏蔽布线系统的接地效果评判有重要意义。

  4.4屏蔽层与接地联合测试

  4.4.1安装终端设备前现场测试屏蔽与接地

  确认电源插座接线无误后,用万用表电阻档直接测试信息插座屏蔽罩和电源插座保护地线(PE线)间电阻

  4.4.2 安装终端设备后测试屏蔽与接地

  装有屏蔽网卡的终端设备,需通过屏蔽跳线接入屏蔽布线系统,并通过3芯电源线与TN-S供电系统相连。

  此测试方法能较准确地得到屏蔽系统接地电阻(阻抗)数值,当测试结果不合格时,需采用相应手段进行故障定位,并加以排除。

  以上就是我们对目前布线工程中常用仪表功能的分析而提出的几种“定量测试”布线系统屏蔽层连通性 的方法,希望能给予各位一定的帮助。